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 乌罗镇-桃花源村
了解乌罗镇-桃花源村
松桃桃花源村,位于著名的贵州梵净山脚,在松桃县乌罗镇境内。有可通松桃、江口、印江3县的乡间小路,多条梵净山溪流汇集成一条一条清澈透明的河流,映衬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神奇古朴的小木楼,万亩连片的竹林、参天的古树、纷繁的奇花异草,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这里勤劳的山民至今都还保持着“男耕女织”传统,自古以来就有世外桃源之称。

1、冷家坝

四周层峦迭嶂、绿岭逶迤,古木参天、枯藤倒挂、鸟语花香,原始森林遮天闭日。河水清洌,游鱼如织,且水流平缓,众多的清潭绿塘成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两岸古树横空,虬根裸露,奇枝异态,宛如盆景。苍岩林立,溶洞幽深,沙洲密布,平沙如血。从梵净山原始森林流出的山溪从陡壁峭岩上直泄而下,飞珠溅玉,甚为壮观。冷家坝曾为松桃厅派设梵净八汛之一,旧名虎衙门。由于其处于梵净古道的交汇点上,北可通乌罗,东可达寨英,南可往江口,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人烟稀少,山居木屋或掩映于古树之中,或点缀于成片茂竹之 间,炊烟缕缕,鸡鸣狗吠,其古朴的民风,使冷家坝既有原始自然的美,又有人间的田园风光之美。秀丽的山峦连绵起伏、嶙峋旳怪石、参天的古树、沙洲、 绿潭.、竹海以及各种奇花异草为冷家坝增添了无限奇趣。四周层峦叠嶂、绿岭逶迤、竹海绿波、枯藤倒挂、鸟语花香,原始森林遮天闭日。清冽的河水游鱼 如织,且水流平缓,众多的青潭绿塘成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山溪从陡壁峭崖上直泻而下,飞珠溅玉,甚为壮观。一切都是那么原始,那么古朴,那么寂静和灵异……

2、响水洞

响水洞距松桃县城东1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00至1200米。位于省道线铜仁路段与松古干线交汇处,交通方便。据《松桃厅志9形胜卷记载,响水洞是松桃八景之一,称“响水泉飞”。响水之之美在于水。北面的粑粑山和东面的岩台各有一个出水洞,泉水终年奔涌。粑粑山峭壁间涌出的泉水,飞流直下,水石相击,轰然作响,憾人心魄。飞泉旁一大型溶洞与之毗连。溶洞宽敞幽深,石钟石笋琳琅满目,形态万千,把乌龙腾,飞-雪原、苗乡飞瀑、天灵相公点兵、骏马嘶鸣……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洞底有潜流,闻其声,难见其形,“响永洞”因而得名。

2015年7月13日,桃花源村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印松公路(省道304)穿集镇而过,乌罗镇距松桃县城75公里、印江县72公里、秀山县80公里、铜仁大兴飞 机场120公里、孟溪火车站30公里。
桃花源村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风景旖旎,是旅游观光难得的好地方,同时也是避暑休养的绝好去处。
桃花源村景区从边江河与高硐河的交汇处---两河口顺流而下,至江口县交界,全长约10里。整个景区由一条河和河谷、梵净山原始林带和无数的山溪飞瀑、沙洲及山寨风光组成。坝周的秀丽山峦、耸天古树、奇花异草、绿潭石堤也为冷家坝增添了无限奇趣。

1、冷家坝的原始、自然、清新、秀丽的山、水、林、花、瀑、洞、堤岩, 使她成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她常年四季恒温,均保持在151-19力之间是典型的“避薯休闲胜地”。梵净山的天然屏障、独一无二的气候条件,加上好山好水,冷家坝必将成为贵州旅游的又一金字招牌,成为梵净山旅游的拳头产品。

2、

发展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是该镇长期坚持发展的战略。今年,该镇粮食总产达到1532万吨,完成脱毒马铃薯种植1.3万亩,种植烤烟1200亩,发展核桃15320亩,茶叶种植4300亩。桃花源村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仿生态大鲵养殖基地。山羊养殖达到3500头,发展百只以上养羊大户5户。养牛1000余头,养牛20头以上的有16户。养殖竹鼠3户,豪猪养殖1户。

启动了桃花源旅游景区和潜龙洞景区二期工程建设,截止目前,桃花源景区完成投资1200余万元,完成了243亩土地征收、广场场平、大渣回填以及850米生态防洪堤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笑狮罗汉湖、生态停车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投资1.5亿元的潜龙洞景区二期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该工程涉及游客接待中心、400辆轿车的停车场、五星级公厕、观光荷花池、天池景区、天池栈道、洞内的9至15大厅灯光布置及观光步道建设、景区大道与二级路的连接。

便捷路网村民点赞


由于地里条件偏远,交通条件的落后,桃花源村虽名声在外,但却还不具备旅游接待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交通往条差,目前松桃乌罗镇通往桃花源村的还是简易的通村公路;其次是桃花源村的村容村貌还比较差,没有合理的规划,不具备旅游接待的能力;再次是从桃花源村通往梵净山的古道路途较远,虽然沿途自然风光美,可看黔金丝猴、穿原始森林、赏珙桐、观万亩杜鹃,但由于道路年久失修,现已经无法通行。
视频中心
更多››
图片中心
更多››
最值得体验项目
  • 畅游
  • 美食
  • 住宿
更多››
主题资讯
  • 文旅动态
  • 历史文化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特色商家
更多››
特色农副产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