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丙妹镇-岜沙村
了解丙妹镇-岜沙村
岜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距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椪柑、薯类、玉米、西瓜等。
2017年11月,岜沙村获评第五届全从江县城7.5公里处,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五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474户2244人,土地面积18.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2.45亩,其中稻田1180.62亩,旱地421.83亩。国文明村镇。
2018年10月8日,经地方推荐和专家审核,农业农村部拟将岜沙村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古老的“成人节”仪式

岜沙的男孩子长到16岁,就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人节”仪式(苗语叫“达给”),由寨老和巫师共同主持,将其头顶周围的头发剃掉,只留下头顶部一小撮头发挽成发髻,发尖飘散于脑后。举行仪式的当天早上,主人家会邀请十几位同姓男子帮忙去河里打鱼。夜晚,男人们点起篝火聚在河边,主人家的孩子则全身盛装。剃发后,成人仪式结束,大人们坐在河边为孩子长大成人而高兴地喝酒吃鱼,到第二天天明才散去。以后,男孩头发的剃留则凭个人意愿而定。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男孩长到16岁,剃不剃发,举不举行成人仪式,凭个人自愿。不剃发,不举行成人仪式的,不仅不准挽发髫,如夭折,按寨上的传统习惯也只能提葬,不能抬葬。而且捆尸体用的竹篾只有5道,用一块布将尸体兜着提到墓地。举过成人仪式的,如夭折,捆尸体的竹篾是7道,而且是用肩抬到墓地,送葬礼仪也很隆重。

2、芦笙歌舞传情达意

岜沙人与森林十分亲近,就是平日的娱乐和迎宾仪式也离不开森林。当客人进寨时,盛装的村民站在寨门口吹起芦笙端着美酒,鸣放火药枪和铁炮以示欢迎,然后到村后树林环抱的芦笙坪上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少男少女们要面向太阳从山腰缓缓退到山顶,经过林中小道,到芦笙坪上围成圈跳起芦笙舞。悠扬的芦笙声,人们的欢呼声响彻山林,久久回荡。在这里,呼吸着自然,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狂热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体会到了返朴归真的感觉,此时此刻,全部身心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最令陶醉的是竖笛吹出的曲调。竖笛约1尺5长,食指粗细,5个眼,吹奏时,那声音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蝉鸣鸟啼,吹到动情处又宛如高山流水,跌宕起伏,似在诉说什么。我不是音乐家,很难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看到那位伴唱的姑娘是很懂得小伙子吹奏的曲调的。那歌声不是高吭嘹亮而是低吟,是诉说,是思念,姑娘唱的是情歌,歌声中充满了对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2019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全国重点镇
·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贵州省全国重点镇

可从贵阳新体育馆乘贵阳一凯里的长途卧铺客车。每半小时一趟,另外凯里每天有车直达从江,车程约7-8小时。从从江县城到岜沙车辆较多。
岜沙苗寨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7℃左右,年均降水量在1100-1500毫米。一年四季皆可前往旅游。

发展旅游业

农民得到实惠。在旅游接待方面,除岜沙游客服务中心可为游客提供食宿外,景区内另开设有“农家乐”经营户5家,共有80多个床位,能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为增加景区游览项目,景区内设有树文化陈列室1个,展示有著名摄影家卢献艺拍摄的反映岜沙人文风貌的照片图组《一个枪手的葬礼》。另外,岜沙组建有苗族风情表演队伍二支,演员共130人,主要为旅游团队以及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向游客表演苗族风情节目,并多次承担对外旅游宣传促销任务。在2006、2007年等两届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岜沙苗族风情表演的《岜沙汉苗山魂》、《岜沙风》等节目曾得到了省、州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岜沙直接参与乡村旅游接待的人数有近300人,从事“农家乐”旅游接待、苗族风情演出、民族工艺品生产销售已经成为部分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2007年岜沙景区共接待游客6.61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2.87万元;实现门票收入28.53万元;共演出320余场次,表演费收入达到19.2万元。


修建公路

通村油路建成后,利用公路便利,发展生产,给生产、生活、运输带来便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在油路建成前,在县城会经常看见岜沙的男子挑着柴,来街上卖,换取日常用品,这就是他们生活唯一的来源。油路通村了以后,来往的车辆也增多了,挣钱的渠道也多了,有的村民也开始经营车辆运输,日常用品在村里直接就可以买到,有的村民开始养殖鸡、鸭运往县城卖增加收入,在油路建成后他们增加收入的方式开始多元化,告别了原来单一的收入方式。
发展多元化生产
借助公路便利,让外界的先进文化带到岜沙,使岜沙农民受到先进文化熏陶,解放思想,提高了思想素质,融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洪流中去,进一步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岜沙的农民接受了先进的文化和科学,并应用于生产之中,多元化发展生产,多渠道增加收入,极大改善了生活水平,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充分体现通村油路带来的实惠。


停留住宿

去岜沙旅游可住从江,但从江缺乏设施齐全的宾馆,盐业宾馆稍好,政府招待所次之。也可住在苗寨,但条件很简陋。
视频中心
更多››
图片中心
更多››
最值得体验项目
  • 畅游
  • 美食
  • 住宿
更多››
主题资讯
  • 文旅动态
  • 历史文化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特色商家
更多››
特色农副产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