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派潭镇
了解派潭镇
派潭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增城区北部,东北与龙门县接壤,西北与从化相邻, 北回归线穿镇而过,辖区总面积288.50平方千米。  2018年末,派潭镇户籍人口共87532人。 截至2020年6月,派潭镇下辖1个社区和36个行政村。
相传,派潭在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已经设圩,一度被废,清康熙年间始复圩。 1949年,为派潭区,第四区。1987年,建镇。派潭镇一直是广州北部的农业与商贸中心, 是东江革命斗争重要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派潭镇曾获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国家卫生镇、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镇、广东省森林小镇、广东省文明镇等称号。
2018年,派潭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全口径两税收入1.8亿元。全镇共接待游客约658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3.8%。
  • 舞貔貅
舞貔貅是增城客家人的传统舞蹈,又称舞客家猫,主要分布在派潭、正果、荔城等镇乡,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当地民间流传,大约兴起于明末清初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的年代,距今约300多年。舞貔貅是增城客家人逢喜事、年节以至开店铺、建新房都要举行的习俗表演。除了表达喜庆吉祥和祈求好运的意愿,还蕴含驱邪之意,有较丰富的民俗和文化价值。
  • 客家山歌
派潭客家山歌是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派潭地处山区,历来盛行山歌,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在山歌最盛行的时期,各村的山歌手经常与相邻村山歌手对驳山歌,很多男女歌手因对唱山歌成为夫妻,有婆媳同场对歌甚至亲戚之间对歌。派潭山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流行,每年秋冬农闲时候,村与村之间的歌手晚上在约定的地方对唱山歌,对山歌最少四五小时甚至到天亮。
  • 舞春牛
派潭舞春牛是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春牛剧用纸竹编扎成一条牛作道具,用说唱形式表演,有故事情节,唱的是春牛调。组成一个春牛队最少要16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派潭有10多条村组织春牛队,较好的村有樟洞坑、大田围、利迳、亚口冚村等。2008年,派潭镇文化站推荐以樟洞坑春牛队为主,向广州市文化局申遗,同年获“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2019年,派潭镇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派潭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派潭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派潭镇,位于增城区北部,东北与龙门县接壤,西北与从化市相邻, 北回归线穿镇而过,辖区总面积288.50平方千米。

派潭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6°C,降雨量2200毫米。

1、通过乡村振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项目发展将推动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当前农村设施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和特色农业不突出等问题,从而切实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预计每年可吸纳游客约300万人次,可带动周边超过400个农民家庭就地创业,带动周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2、邓村智慧谷项目是派潭镇党委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示范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给村民带来可持续收益。

1.文明旅游,文明行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景区游览规程,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

2.如果您遇到揽客、拉客及驾乘人员、酒店客栈经营者

等无资质人员向您推荐或组织旅游活动,请自觉拒绝,以防上当受骗。

3.在旅游过程中,请您慎重购买旅游商品;自主购物时选择有合法手续经营者;在行程中如果出现旅游合同中没有载明或者属于推荐的需要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请您慎重选择参加。

视频中心
更多››
图片中心
更多››
最值得体验项目
  • 畅游
  • 美食
  • 住宿
更多››
主题资讯
  • 文旅动态
  • 历史文化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特色商家
更多››
特色农副产品
更多››